就這水平還想抵制中國商品?印度總算認清現實,本土制造啥都不行

9月21日,《印度斯坦時報》刊文表示,”全面抵制中國商品”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並且承認印度對中國商品的依賴比印度人想象中的要大。而且與”印度制造”相比,”中國制造”的質量更好,且價格也更低廉。

自從6月15日,中印雙方部隊在邊境地區發生沖突後,印度國內群情激憤,新德裡方面趁機禁止瞭224款來自中國的應用,民間則上演瞭一波”抵制中國貨”的浪潮,紛紛表示以後隻買印度貨,更有一部分印度人當街砸起瞭中國制造的商品。有人認為,印度人之所以做出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不理智行為,一方面是因為被憤怒沖昏瞭頭腦,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看到瞭印度制造與中國制造的差距,對印度商品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那麼印度有多依賴中國商品呢?印度商業部披露的信息顯示,印度從中國的進口額在2017年達到瞭768億美元的歷史高位,之後雖有回落,但在2019年也有652.6億美元。受疫情和種種因素影響,2020年的進口額或許要比2019年低,但在這種情況下,但是印度的大多數日常生活用品仍要從中國進口。隨便走進一傢印度人的屋子,他傢的鞋、衣服、傢具等都可能標著”中國制造”。

實際上,生活日用品還不是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大頭,電氣機械設備才是。僅在2019年,機械設備的進口額就占瞭總進口額的30%左右。現在印度正在向工業化邁進,也在有意識地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但是其國內的制造業始終發展不起來,一些的關鍵產品還是必須在國外進口。

拿所有手機都需要配備的鋰電池為例,在2018年和2019年,印度對中國鋰電池的需求增長瞭超100%,印度80%以上的鋰電池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新冠疫情把許多人都變成瞭”傢裡蹲”,在傢裡能做的娛樂活動又比較少,所以印度傢庭對手機和電腦的支出也有所增加。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印度找不到其他國傢進口鋰電池,那麼從中國進口的鋰電池也將繼續增加。

現在,印度制造業”不給力”,新興科技和互聯網也不如中國,所以要搞保護主義。如果印度政府鐵瞭心要全面禁止從進口中國商品,主動尋求與中國”脫鉤”,最”痛”的還是印度。中國”世界工廠”的名稱自然不是白叫的,印度很難找到比中國商品更好的替代品,就算是找到其他國傢產的同等質量的產品,但是高出幾倍的價格也會讓進口商望而卻步。

在全世界分工越來越明確,合作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抵制中國產品顯示瞭一部分印度人的狹隘心理,但他們現在也發現這根本不現實。但凡印度政府心裡還裝著一點民生福祉,也不該在貿易上動心思。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