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效應爆棚,創業板還能火多久?

文章來源:財經銳眼

近日,A股震蕩調整,創業板註冊制次新股卻一枝獨秀,實現逆市持續大漲。

在交投異常活躍的表象之下,多隻次新股獲得遊資掃貨,“散戶大本營”也頻繁現身,炒小炒新的現象愈演愈烈。

當下,白馬股抱團松動,盤面缺乏炒作熱點,資金轉向次新股也算情理之中。但這種熱熱鬧鬧的場面,又能持續多久呢?

龍頭股4天翻倍

縱觀A股近日動態,創業板註冊制次新股成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其中,作為創業板註冊制首批18傢新股之一的卡倍億(300863.SZ),在5個交易日內最大漲幅接近150%,儼然成瞭次新股龍頭。

在卡倍億帶動下,次新股陣營“漲聲不斷”,藍盾光電(300862.SZ)、盛德鑫泰(300881.SZ)、大葉股份(300879.SZ)、迦南智能(300880.SZ)等個股紛紛跟漲。

先看龍頭股卡倍億的情況,從9月11日至9月16日,卡倍億連續走出20%的四連板行情,股價直接翻倍,9月17日繼續上漲行情,5個交易日內最大漲幅接近150%

8月24日,卡倍億登陸科創板,發行價18.79元,上市首日股價漲超700%,上市次日股價最高達179.5元,此後跌跌不休,半個月內累計跌超60%

卡倍億主要從事汽車線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常規線纜、鋁線纜、對絞線纜、屏蔽線纜、新能源線纜等多種汽車線纜產品,為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提供服務。

近日,國內經濟保持穩定復蘇態勢,汽車行業銷售回暖,資本市場的汽車股也順勢上漲,作為汽車產業鏈上的一員,卡倍億間接受益。

此外,今年8月,卡倍億董事長曾在網上路演時表示,公司現在為特斯拉供應線纜。外界因此給卡倍億貼上瞭“特斯拉概念股”的標簽,公司在二級市場獲得資金追捧。

當卡倍億股價走出20%的四連板行情後,深交所下發瞭關註函。隨後,卡倍億主動發佈澄清公告,稱公司間接為特斯拉供應汽車線纜,但該業務量占公司銷售收入比例較小。

次新股“漲聲不斷”

除龍頭股卡倍億外,創業板註冊制次新股陣營還有不少佼佼者,近日表現都很亮眼。

與卡倍億同屬創業板註冊制首批18隻新股之一的藍盾光電,自9月11日起強勢反彈,期間還有一個20%的漲停板,6個交易日累計上漲接近50%

繼創業板註冊制首批18隻新股集體亮相後,9月份首個交易日,創業板迎來註冊制第二批3隻新股,第二批新股這幾天走勢也不錯。

其中,盛德鑫泰股價自9月11日至9月17日大幅拉升,連續2個交易日以20%的漲幅收盤,期間累計上漲63.56%。

與盛德鑫泰同日上市的大葉股份也保持瞭一致隊形,9月11日至9月17日穩步攀升,階段漲幅達到42.35%。

作為創業板註冊制第二批新股最後一員的迦南智能,也追隨前兩隻個股的步伐,在最近6個交易日持續飄紅,期間累計上漲接近40%。

自8月24日創業板實行註冊制以來,前兩批已上市新股最高價幾乎都停留在上市首日或第二天,此後便一路向下,如今突然殺瞭個“回馬槍”,到底怎麼回事兒?

實事求是的講,創業板註冊制次新股本身資質並不差。以首批18傢公司為例,他們全部邁過瞭“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的上市門檻。

從總量來看,首批18傢公司的盈利規模也不小,2019年這些公司的營收均值為10.74億元,凈利潤均值為1.67億元。

從增長速度來看,首批18傢公司中有7傢公司過去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50%,其中藍盾光電過去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最高達118.38%,在18傢公司中居於首位。

目前,多隻次新股披露瞭2020年三季度業績預增概況,如龍頭股卡倍億預計今年1月-9月凈利潤為3650萬元-3945萬元,同比增長3.63%-12.01%,打消瞭外界對公司基本面的顧慮。

資金跑到創業板掘金

此番創業板註冊制次新股強勢反彈,也是資金主動選擇後得出的結果。

前段時間,資金盯緊白馬股,海天味業(603288.SH)、長春高新(000661.SZ)、牧原股份(002714.SZ)等行業龍頭相繼創出歷史新高,吸金效應明顯。

以“醬油一哥”海天味業為例,3月份以來,公司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從最低75.92元漲至最高203元,期間漲幅接近150%,公司總市值沖破6000億元大關,秒殺中石油。

當“一瓶醬油”實力碾壓“一桶石油”,海天味業的高估值問題也引發外界熱議。隨著機構抱團白馬股出現松動,聰明資金開始主動撤離,去尋找更合適的價值窪地。

隨後,資金紮堆垃圾股,其中龍頭股在12個交易日內實現近5倍漲幅,多隻個股跟風上漲,狂歡場面令人嘆為觀止。隨後監管層出手,垃圾股狂歡戛然而止。

這時候,資質相對較好的創業板註冊制次新股,重新進入資金視野。實際上,因次新股集不穩定、利潤高、風險大等特點於一身,A股一直都有炒小炒新的傳統。

尤其在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之後,將股價漲跌幅放寬至20%,高風險與高收益並駕齊驅,相同的資金投入創業板可能會獲得更高的收益,越來越多的資金從主板退出,跑到創業板掘金。

9月8日,創業板成交額達到3375億,反超上證主板100多億,這是創業板自2009年10月底開板以來的首次,也刷新瞭A股歷史記錄。

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創業板註冊制次新股本輪崛起,正是資金主動選擇的結果。

遊資“收割”散戶

自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以來,A股就變成瞭“一市兩制”,最大區別是上證主板上市公司保持10%漲跌幅,而創業板上市公司將漲跌幅放寬至20%。

隨著註冊制試點改革的落地,創業板正朝著越來越市場化的方向發展,也為市場功能的發揮打開越來越多的空間。但在註冊制試點初期,難免發生一些事與願違的情況。

因兩市漲跌幅不同,背後蘊藏的風險與收益也發生瞭巨大變化,而A股又以散戶投資者居多,他們大多習慣於追隨機構或遊資的投資動向,又因雙方信息不對稱容易受誤導。

本次註冊制次新股崛起,背後也離不開遊資的推波助瀾。拿龍頭股卡倍億來說,盤後龍虎榜顯示,卡倍億收獲4連板主要是遊資在推動。

9月16日盤後數據顯示,卡倍億前5大買入與賣出席位全都是遊資。其中,銀河證券上海浦東南路證券營業部、中信建投佛山南海城南二路證券營業部分別位列買方、賣方第一席位。

值得註意的是,在當天的龍虎榜上,還出現瞭“散戶大本營”東方財富東環路第二營業部、團結路第二營業部的身影,一場“遊資抬價、散戶接盤”的遊戲正在上演。

遊資一旦離場,散戶往往難逃被“收割”的命運。好景不長,9月18日,註冊制次新股畫風突變,龍頭股卡倍億盤中一度跌超7%,截至收盤報129.5元,全天下跌3.11%。

同一天,前期跟風上漲的盛德鑫泰股價大跌11.13%,大葉股份下跌6.49%,迦南智能下跌1.12%,不知背後又有多少散戶被“收割”瞭。

目前,監管層尚未出手幹預炒小炒新的現象,但遊資已經加快腳步離場瞭,炒小炒新的熱鬧場面,很可能要淪為曇花一現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