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真相:以一種自以為是的方式,鍥而不舍地改變對方

我們都在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試圖改變身邊的每一個人。

社交的真相是一個人以自以為是的方式,鍥而不舍的改變另一個人。從兩個人相遇開始,改變過程就開始瞭。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有一個信念:“將對方為己所用”。從社會層面來講,社交的本質是等價交換;從個體層面來講,社交的本質就是將對方為己所用,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無論是朋友也罷,同事也罷,還是戀人也罷,大抵如此。那麼,其中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心理邏輯呢?本文將通過深入淺出的分析,告訴你一個真相。

社交的三大結構

自我中心結構

每個人建立社交網絡,起點是從自己開始,所有的朋友都是圍在自己身邊的。在這種結構下,每個人隻會跟自己喜歡的人交往,將內心反感的人剔除在外。自我中心結構,根據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世界觀、生活目的、興趣等因素,來判斷他人是否可以成為自己的朋友。多數情況下,隻要在一個或者幾個方面一致,就可以成為朋友。你同時在自我中心結構裡和他人中心結構裡,主要取決於彼此的強勢程度。在這種結構中,既存在選擇又存在改變。

傢庭中心結構

準確來講應該叫做傢族中心結構,在這個結構中成員之間存在血緣關系,彼此應該遵從一定的禮法。晚輩要自覺地尊重長輩,而長輩也要自覺地照顧晚輩。在傢族中心結構中,個體的個性受到抑制,傢族的共性得到彰顯。比如曾國藩,在他的傢庭成員中,因為傢族整體發展都不錯,所以有很強的傢族共性。每個人都可以得到一種歸屬感,並且堅守傢族的信念。在這種結構中,不存在選擇,隻存在改變。

成長中心結構

個體同老師、同學組成的圈子,可以看做是成長中心結構。除此之外還有工作圈、事業圈等等。個體的目的是獲得自我成長和提升,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價值。個體的成長過程,是不斷豐富的過程,是不斷強大的過程。在成長中心結構中,存在選擇也同時存在改造。需要指出的是,成長中心結構中,個體更多的是被改變,較少的是改變他人。因為個體深知自己能力不足,所以願意改變自己以獲得更強大的力量。

為什麼要鍥而不舍的改變他人?

認知威脅

每個人對於世界的理解、對於生活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有一個人站出來,處處跟你不一樣,那麼這個人就對你產生瞭威脅。因為你一直以來覺得地球是圓的,突然站出一個人說地球是方的,你的認知就接受不瞭瞭。認知威脅出現在自我中心結構和傢庭中心結構中,較少的出現在成長中心結構中。例如,人們隻會跟自己某些想法一致的人交朋友。孩子同父母之間存在隔閡,是因為認知威脅。父母無法理解當前的世界,孩子更容易接受新的環境。

安全感與掌控感

我們有一種本能,那就是要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如果這個人總是需要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你需要對他的脾氣秉性有所瞭解,目的是獲得一種安全感和掌控感。如果你對某個人不瞭解,很容易與他人發生爭執和誤會。當你發現某個人在各個方面與你都不一樣的時候,你就失去瞭安全感與掌控感,你會有一種不知所措和恐慌。這個與你不一樣的人,就成為瞭你生活中的“意料之外”。你本能的做法就是鍥而不舍的改變對方,讓對方跟你一致。安全感與掌控感,出現在幾乎所有的社交結構中。

改變他人的目標——理想化形象

我們鍥而不舍的改變別人的目的,是將他人打造成一種理想化的形象。根據心理學傢榮格的原型說,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化的戀人。通常這個理想化的戀人,是通過對於父親或者母親的心理補償得到的。個體從父親或者母親那裡渴望得到但是沒有得到的東西,都會投射到心目中理想化的戀人身上。在我看來,每個人不僅有理想化的戀人,還存在理想化的父母,理想化的孩子,理想化的老師,理想化的同學,理想化的同事等等。

改變他人的最終目標,就是讓他人無限接近心中理想化的形象。無論跟什麼樣的人相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心理預期,就是希望別人應該是怎樣的。如果別人不是心中所想的那樣,那麼就要鍥而不舍的改變對方,讓他成為自己心中的樣子。如果發現對方無法被改變,那麼關系的發展就會停滯,甚至會破裂。理想化形象與個體的心理補償、首因效應等因素相關。

影響力與改變

能否改變他人,要看你自己是否足夠強勢。這裡所講的強勢,更多的是人格魅力而不是武力。人格魅力越高的人,影響力也就越大,越容易改變他人。這種改變不是強迫的,而是個體自覺地接受改變。影響力大小可以用“勢”來表示,兩個人勢均力敵時,彼此不受影響,也不會因為對方而改變自我。同理,一個人很難改變一群人,因為“勢”的力量不足。如果這個人的人格魅力足夠強大,也會一定程度上改變一群人。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影響與改變呢?事實上,影響與改變無處不在,每個人可以逃離影響與改變。我們要做的就是從善如流,接受好的改變,拒絕壞的改變。對於他人的影響,我們要盡可能帶給他人積極的影響,不要給他人一種消極的影響。最大程度發現與他人的共性,而不是最大程度擴大與他人的分歧。

總而言之,社交的真相就是改變與被改變。人們隻有在改變與被改變中,逐漸發現真正的自我。如果你梳理瞭社交,你便沒有瞭自我,因為自我的前提是同他人建立聯系。兩隻螞蟻在一起,可以分為胖螞蟻、瘦螞蟻;大螞蟻、小螞蟻;高螞蟻、矮螞蟻。一隻螞蟻,它就隻是螞蟻而已。

作者:九霄雲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