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ID越來越“黃”,該拿什麼拯救現在的孩子?

大眾的目光,終於聚焦到“遊戲情侶ID”瞭。

近期隨著“情侶顏色ID”話題的發酵,越來越多的玩傢開始吐槽自己遊戲中遇到的“顏色ID”

無論是《王者榮耀》還是《和平精英》,得益於鵝廠龐大的社交體系加持,這兩款遊戲中的女玩傢、情侶玩傢數量堪稱奇跡。

這其中的情侶玩傢,又林林總總分瞭不同的類別。

一些是現實中的異地情侶,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分割兩地,遊戲成瞭雙方維系感情的有利渠道;

一些則是現實中的同居情侶,打遊戲是雙方共同的休閑愛好,也是培養感情打發時間的利器;

更多的,則是網戀情侶。這些情侶往往是通過遊戲認識,譬如野王和瑤妹的愛情,現實中其實並沒有見過面。

但這些形形色色的情侶,又有一個共同的點——情侶ID。

當然,其實也不少情侶,在遊戲中並不會選擇十分“明目張膽”的情侶ID,但選擇取一個“一看就是情侶”的ID,確實也是絕大多數情侶都會做出的選擇。

隻是不知從何時起,“情侶ID”這種原本是良性的宣示主權、展示恩愛的形式,突然轉變成瞭一種令人望而生畏、心有餘悸的文字垃圾。

縱觀那些諸如“音-暗”、“畫師-插畫師”、“畫-插畫”、“莓-草莓”、“早-草”之類的ID,都是內涵到下流的路子,更別提那些諸如“我知你長短-你隻我深淺”、“再緊一點-再深一點”之類的直白流露。

這些現象都表明,現在的遊戲玩傢在取“情侶ID”這條路上,其實是越走越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今的遊戲情侶ID正在逐漸轉變“ghs內涵展示大會”。

如果僅僅隻是如此,大眾或許還可以隻把這些事物當作狹隘的亞文化一笑瞭之。但現實卻並不能如此。

前文說到瞭,無論是《王者榮耀》還是《和平精英》,這兩款遊戲依托鵝廠龐大的社交體系,早已成為瞭不少人大眾社交的一部分,說是“全民級遊戲”一點也不為過。

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手遊寡頭現象嚴重,王者和吃雞手遊“一覽眾山小”的情景之下,大量的學生、無業者等低齡玩傢湧入遊戲。

這些低齡人員在為遊戲提供龐大的日活和收益的同時,也從遊戲中接觸和學習到各種事物,而遊戲內的社交場景也成瞭他們內心世界的投影

換句話說也就是,如今這些生活在“Z世代”的孩子們,不像曾經網路閉塞的人們社交環境僅限於鄰居和學校。

實際上,互聯網的普及讓“Z世代”的孩子們社交場景遍及全球,而接觸海量的信息的反面,則是捉襟見肘的信息認知和處理能力。

當他們把這種來源於“網絡世界”的社交認知應用於現實中的社交實踐時,悲劇也將應運而生。

“遊戲情侶ID”,就是茫茫多的“網絡社交認知”的一部分。

當現在的孩子們都在爭相競取諸如“畫師、插畫師”之流的遊戲ID時,也意味著這些孩子們對愛情、感情和社會的認知產生瞭嚴重的偏差。

兩個真正相愛的人,是不會把對彼此的隱秘欲望公之於眾,更不會讓其成為一段流傳甚至永恒的網絡笑談。

也許對於“Z世代”的孩子們而言,這隻是他們勇於展現、敢於表露的決心,但他們顯然還沒有搞明白,愛情並不隻是停留在“性”這一個層面。

愛情更重要的是“對彼此的守護”,當一個男孩提議取“顏色ID”之時,這種守護就已然不存在。

當一個男孩為瞭自己的“網絡地位”而將自己女朋友的自尊在網絡空間踐踏,讓每一個圍觀的群眾都在內心腹誹“這個女孩子被**瞭”時,就已經不是一個合格的男友。

而最可氣之處在於,女孩會容忍這種事情的出現,甚至欣然同意在網絡空間頂著一個“遭受性凌辱”的ID。女孩的這種走入偏路不自愛的現狀,又是孰之過?

實際上,據經驗統計,願意取這種帶有“性凌辱性質”的ID的情侶,基本都以低齡網戀情侶為主。

這其中自然有很大的道理存在。

如今的學生們接觸的信息廣闊,各種亞文化、主文化、雅文化、痞文化… …來著不拒,但他們的社會經歷和人生認知又不足以合理接納這些文化的信息量,從而讓獵奇、好玩和有趣成為瞭他們接受和表達的首要選擇。

要說這些網戀的小情侶們選擇一個“畫師-插畫師”的ID真是為瞭在網絡空間展示一種“性凌辱”?其實也不盡然。

他們會選擇這樣的ID將彼此的關系公之於眾,本質上還是趨向於這種方式足夠獵奇、足夠吸引目光。但遺憾之處在於,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方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會如何潛移默化之下改變他們自身的認知。

人的認知就像在一本空白的書上寫滿字,書的前半段決定瞭整本書的格局,開局不夠好的書,越往後就越難突破成為一本好書。

當現在的孩子們從小就在經歷網絡“性凌辱”,從小就將“性”看得既open又無畏,也就相對更容易成為一個感情上濫情、身體上濫行的人。無論男女,皆是如此。

我這裡不是反對提早接觸“性認知”,而是反對錯誤的“性認知”。更反對如今這種在低齡人群尤其集中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遊戲中頻繁出現這種錯誤的“性認知”ID。

無論是基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還是基於世界的性別認知,“性”,尤其是“兩個人的性關系”都是非常隱秘的私事。

當現在的孩子們頻繁浸泡在充滿瞭“性關系展示”的空間中,在低齡時期就頻繁接觸甚至實踐這種錯誤的“性認知”時,也就很難保證這一代成長起來的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那種身體和感情都“泛濫”的人。

因此,無論是出於對低齡人群的保護,還是對遊戲空間的凈化,官方都有理由對“露骨ID”進行取締。不是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