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專傢:中國很像1871年的德國,別被民族自豪感沖昏頭重蹈覆轍

歷史上崛起的國傢,大多會有一個戰略躁動期,這就好比一個人的生長,到瞭青春期,精力、體力、腦力都得到瞭充分的發展,但是性子相對浮躁,容易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甚至不免惹禍。對於國傢而言其實也是如此,從歷史上看,幾乎每一個崛起中的國傢,在國力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個躁動的時期,而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確實很容易跑偏。所以,有人勸誡新崛起的國傢戒驕戒躁,這本來是好事,隻不過這話從一個曾經多次挑戰世界,並企圖奴役全世界的國傢說給我們中國聽,這味道就有點不對瞭。

(勸告中國人”別被民族自豪感沖昏頭腦”的德國專傢岡特·舒赫,他勸說中國面對世界霸主的打壓要隱忍,不要反抗,把全部精力用於發展技術實力)

近日,有一段視頻在網上引發瞭熱議。觀察者網訊作者,戰略管理咨詢公司Debrouillage創始人,德國專傢岡特·舒赫(Gunter Schoech)最近公開表示,中國很像1871年的德國。當時德國正在崛起之中,所面臨的,來自當時世界霸主英國的壓力堪稱巨大,為此德國兩次挑戰英國的霸權,但是都最終失敗。為此他”勸告”同樣處於崛起過程中的中國,”別被民族自豪感沖昏頭腦”,以免重蹈德國當年的覆轍。

看到這段視頻,筆者實在是花費瞭很大力氣,才壓住瞭想要口吐芬芳的沖動,仔細想想,德國這個國傢,總共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大概也就跟我們一個省差不多,而且考慮到德國一直到1871年才真正完成統一,所以,對於國傢崛起這種千年大計而言,德國人並沒有什麼”歷史經驗”可以拿出來炫耀,而其所謂的”勸誡”自然是聽聽也就罷瞭。

(1871年普魯士擊敗法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爾賽宮自封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國由此走上一條戰爭的不歸路)

岡特·舒赫認為中國和1871年的德國很相似,這裡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第二工業強國,在科學技術方面雖然和美國依然有差距,但是這個差距已經從”遙不可及”到瞭”望其項背”的程度,換句話說,隻要中國人民繼續努力奮鬥,那麼終有一天,我們一定會追上並超越美國。而美國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美國無所不用其極,全方位打壓中國的發展。在1871年時的德國也面臨相似的國際環境,當時的德國已經崛起成為經濟上僅次於英國的強大國傢,而英國為瞭遏制德國的發展,開始對德國實施各種技術封鎖,物資禁運等措施,和現在的美國幾乎可以說是如出一轍,所以,這位舒赫先生覺得中國和德國很相似,這也確實有說得通的地方。

(中國的崛起和1871年的德國完全不一樣)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歷史不會重演,但會驚人的相似。”很顯然舒赫先生隻強調瞭後半句,而忘記瞭前半句:歷史不會重演。中國目前發展的社會階段,以及面臨的國際環境和1871年的德國確實非常相似,但是,別忘瞭”歷史不會重演”這句話。因為,中國和德國雖然看上去相似,但卻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1871年的德國雖然完成瞭國傢統一,但是德國國內市場極為狹小,無論是人口、消費水平還是工業發展水平都遠不及英國。而且最重要的是,殖民時代最重要的財富——殖民地已經大部分被英法等老牌列強瓜分完畢,所以德國的發展遭到極大制約,為此德國的精英階層不惜以發動戰爭的方式,來擺脫制約自身發展的”枷鎖”,而後引發的第一、第二兩次世界大戰的基本起因,大部分是源於德國的經濟發展需求。而二戰之後德國在同盟國的”看護”之下,其經濟發展徹底改變方向,成為美國霸權的一個組成部分,並通過國際分工獲得自己的資本和市場,從而徹底被納入整個西方經濟體系。

(盡管被無數文人詬病為”暴君”,但是秦始皇至今依然是歷史書上的”千古一帝”,這也反映出我們對於”統一”的認可和支持,這是世界任何其他國傢和民族不具備的)

中國和德國的區別很多,但是其中比較典型的,首先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是一個統一的大國,盡管歷史上在王朝更迭時也出現過亂世,但是最終中國最終都會自行走向統一,可以說”統一”是刻在中國人靈魂深處的烙印,所有的中國人都本能的追求統一,並堅決和任何分裂的情況做鬥爭,這是西方國傢很難理解的一種人文情懷。

而德國在歷史上統一的時間很短,盡管在中世紀曾經建立名號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傢,但是這個國傢既不神聖,也非羅馬,隻是由一堆封建領主拼湊出來的一個象征性王國。而中國數千年來的民族向心力,能夠迸發出讓西方難以理解的強大動力,這是德國根本無法比擬,甚至根本理解不瞭的。

其次,中國擁有統一龐大的國內市場,中國人口14億,約占全球總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關鍵是中國還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地方,西方經濟學傢普遍認為如果按購買力評價法(PPP)計算,中國的國內消費水平已經達到甚至超過瞭美國。因此,中國本土就足以形成一個足夠大的內循環市場,這是1871年的德國無法比擬的。

而且中國作為目前全球唯一的工業全科大國,我國的對外貿易總額占全球外貿總額的75%,因此也被稱呼為”世界工廠”;1871年的德國顯然遠沒有如此巨大的國際貿易份額,即使現在的德國也沒有這個水平。

第三,認真瞭解中國的歷史,就會發現中華民族雖然從不缺乏血性,但是決不是一個熱衷侵略的好戰民族。我們的歷史綿延5000年而沒有斷絕,這其中歷代名將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從著名的衛青、霍去病到李世民、尉遲敬德,再到後來的於謙、袁崇煥,近代史更是將星輩出,這說明中華民族決不是某些人所評價的那樣”缺乏血性”,相反,我們血性比任何民族都要濃重,在近代史上,即使面對衰弱不堪的國傢、民族,依然有無數仁人志士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也要救民救國,這就是最好的例證。美國著名政治傢基辛格說”中國一直被她的一群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這句話大概是對”中國血性”最準確的描述。

中國歷史上最標志性的建築是長城,而修建長城這種大型戰爭工事,顯然不是為瞭進攻,而是為瞭防禦進攻。作為一個修築長城的民族,中華民族顯然並非一個侵略的民族,我們隻希望守住自己的國土,同時打開大門,歡迎各路客商前來做生意、交流文化、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老祖宗幾千年來留下的古訓。不過德國可不是這樣,歷史上的日耳曼人,被歐洲歷史稱之為”蠻族”,而正是這些蠻族,攻破瞭象征歐洲文明的羅馬城,並把整個歐洲帶入瞭愚昧黑暗的中世紀。歷史上的德國也一直不消停,不是跟丹麥作戰、就是跟波蘭作戰、要麼就是跟法國作戰……整個德國正式獲得國傢統一至今還不足200年,而就這樣,德國的侵略性就促成其挑起瞭2次世界大戰,這種侵略性和中國完全沒有可比性。

(中國人的傢國情懷有多深厚,西方人完全理解不瞭)

其實中國和德國的差異還有很多,不過這裡就不再贅述,相信各位看官老爺自己也能總結幾條出來。總之,這位舒赫先生隻有一句話說對瞭:”歷史不會重演,但常會驚人的相似。”不過這句話還是馬克·吐溫說的。這位來自德國的舒赫先生雖然正確引述瞭這句話,但是卻完全沒有理解其含義,麻煩您在給中國當老師之前,先好好學習學習中國和德國兩國的歷史,仔細看清楚兩國之間的差異,而不是閉著眼睛指手畫腳。中國的民族自豪感是我們5000年文明史的積淀,德國統一至今還不到200年,我們的自豪感豈是你能理解?

(準確地說,中國是在”復興”,而不是單純的崛起)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