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傢”的華人富豪:不查都是神話,一查都是笑話

1、

華人富豪的“白手起傢”

在華人的財富世界裡,現代意義上第一位首富,是來自印尼的林紹良。他在1995年便擁有184億美金,並且曾位列世界第六富豪。這個記錄直到今天還沒有華人打破。

林紹良

關於林紹良的發傢史,市面上有一種“白手起傢”之說:

1935年,為瞭避免被國民黨抓壯丁,19歲的福建農村青年林紹良跑到南洋投靠叔父,在叔父的糧油店裡學徒。幾年後,林紹良用僅有的積蓄開瞭自己的小店,每天早上四點起床打包咖啡粉,再騎著車到幾十裡外的集市上去賣,一點點積攢著自己的本錢。

1945年,印尼本土軍隊和卷土重來的荷蘭殖民者爆發瞭獨立戰爭,林紹良堅定支持印尼人民抗擊殖民的決心,給印尼軍隊輸送物資,結識瞭後來的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加諾、第二任總統蘇哈托。戰爭結束後,林紹良因為抗戰有功,又與蘇哈托結下瞭深厚友誼,獲得瞭許多行業的特許經營權,從一個走街串巷的小販,成為華人首富。

這是不是一個很勵志的“白手起傢”的故事呢?

在許多介紹林紹良的文章裡,也都凸顯瞭他當年是如何窮困和辛苦,有瞭後來的成就是如何不容易。

但是,如果將這個故事換一種說法,你可能就不會覺得勵志瞭,而這種說法才更接近事實的真相。

1945年,印尼獨立戰爭。華人商販林紹良因為在後方成功掩護瞭蘇加諾的嶽父,結識瞭蘇加諾和蘇哈托。後來蘇哈托成為瞭總統,為瞭迅速掌握經濟大權,蘇哈托需要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代理人。他不願意本地財閥的勢力擴大,於是,找到瞭沒有靠山,勢單力薄的外來華人移民林紹良。

他將國傢的煙草、丁香、面粉、房地產、開設銀行的經營許可特權給到瞭林紹良,後者憑借著種種特權,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商販,搖身一變成首富。作為回報,林紹良將許多賺錢機會回饋給瞭蘇哈托的傢族。

林紹良與蘇哈托共進午餐

這就不是“白手起傢”的故事,而是權力壟斷的交易。

林紹良在印尼的生意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他壟斷瞭印度尼西亞的水泥和面粉。他曾經擁有印度尼西亞最大的私人銀行——中央亞細亞銀行,正如當時很多印尼人體會到的那樣,人們的生活一天也離不開他的企業。這樣做生意,閉著眼睛都能當上首富。

但他的企業制造出來的產品,對印尼的技術進步起不到任何推動作用。

2、

權力倒臺後,

資本傢成為“人民公敵”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

這場起源於泰國的經濟危機,很快就席卷瞭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傢。幾乎都造成瞭這些國傢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經濟衰退。

關於這場危機原因的主流觀點,是認為亞洲長期經濟增長的背後,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撐,大部分都是熱錢湧入造成的泡沫。所以當資本市場對亞洲的經濟出現一點信心不足,就引起瞭一連串的撤資反應,而東南亞的政府隻能用提高撤資成本,幹涉外匯市場這些火上澆油的辦法,最終導致瞭泡沫破滅,經濟衰退。

金融風暴中的東南亞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他們隻有把怒火,發泄到瞭那些失掉瞭權力靠山的資本傢身上。

在印尼,林紹良的好日子徹底結束。

他的中央亞細亞銀行被政府充公,而在民間,關於林紹良靠著壟斷攫取財富的不滿終於爆發。暴徒們沖進林紹良所住的大廈,想要將他揪出來當街審判。好在他事先嗅到瞭危機,匆忙逃往新加坡,才躲過一劫。

沒有抓到人的暴徒們,隻好把怒火發泄到瞭打砸燒搶上,最終林紹良的大廈竟被夷為平地。從此之後林紹良再也沒敢回印尼,2012年在新加坡病逝。

為什麼在印尼有著總統當靠山的林紹良,會突然間如“喪傢之犬”,被暴徒追著跑呢?

因為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沒有永恒的靠山。今天看似堅如磐石的靠山,明天或許就成為連累你受罪的主犯。

林紹良還算是運氣好的,他的靠山蘇哈托足足當瞭31年的總統,他也享受瞭31年的壟斷特權,在這31年時間裡,他成為瞭印尼乃至東南亞的擁有“丁香大王”、“面粉大王”、“地產大王”和“金融大王”,創辦瞭橫跨亞非歐美四大洲的“三林集團”,坐上瞭世界第六富豪的寶座,享盡瞭人間富貴。

1998年,蘇哈托終於被忍無可忍的印尼人民趕下瞭臺,針對他的各種清算紛至沓來,包括他的傢族貪污被揭發,傢族資產高達350億美元。這麼看來,他才是印尼的真正首富,而“白手起傢”的林紹良,更像是一副“白手套”。

3、

不查都是神話,

一查都是笑話

林紹良的故事,在亞洲許多華人富豪的身上都發生過。

這些富豪們成功之後都喜歡標榜自己“白手起傢”,在他們的傳記之中,也時常提到他們小時候是如何窮苦,又是如何靠著勤奮發傢致富。富豪們本人也喜歡現身說法,教導年輕人要腳踏實地,勤懇付出才能有機會像他們一樣做出一番事業。

比如林紹良就在公開場合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勤儉奮發是華人的美德,方向、意志和策略是第一要素,不怕失敗、奮鬥不懈、運籌帷幄、出奇制勝和深思熟慮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如果不清楚他是如何靠著與總統的關系,拿到壟斷特權發跡的歷史,你肯定會被這套冠冕堂皇的“正能量”雞湯所鼓舞。

我發現越是靠著灰色手段發傢的富豪們,就越喜歡跟年輕人講“雞湯”。

比如澳門賭王何鴻燊,在幾乎所有將他發傢史的文章中,都強調他傢道中落,懷揣著10元錢到澳門打拼,最終成為一代賭王的傳奇。

但很少有人提及,或者刻意回避他第一桶金的來源。那就是在抗戰時期,他靠著向駐紮在廣州的日本軍隊提供拖船、駁船等運輸工具,換取大米、佈匹及其他物資。正是靠著給日軍提供物資的暴利生意,在1943年他22歲的時候就賺到瞭100萬元,為他後來投資賭場打下瞭基礎。

也就是在澳門天高皇帝遠,換做在內地,這樣的行為在抗戰勝利之後是要被當成“漢奸”槍斃的。

而靠著這種不光彩行為發傢的他,後來卻喜歡跟年輕人講奮鬥,講愛國,真是諷刺。

比如“黃臺之瓜”李嘉誠,他隻會告訴你中學時代是如何貧窮,如何逃難來到香港,如何靠著出售一朵一朵塑膠花發傢致富。而不會告訴你,他的舅舅莊靜庵是當時香港的鐘表大亨,創建瞭中南鐘表公司。後來李嘉誠娶瞭表妹莊月明,從侄子變成瞭女婿,也獲得瞭莊靜庵5萬元的創業投資,才開辦瞭塑膠花廠。

比如山西臨汾走出來的賈會計,成功時跟你講“為夢想窒息”,但他不會告訴你,背後的貴人究竟姓什麼。

其實,從一個人喜歡炫耀什麼,就能看出他的弱點。真正的富豪從不炫富,他們更願意炫耀自己當初是如何“白手起傢”,恰恰證明瞭他們極力想要隱瞞自己的發傢史。這些個富豪,不查都是神話,一查都是笑話。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