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點的A股為何讓人嗅到5178點的風險?

【摘要】:

從風險溢價水平以及虧損個股占比來看,當前A股已經處於較為高估的水平,當前時點可能是戰略性撤退的時機,而每次反彈可能都是離場的最佳時機。

7月初,在權重突然發力猛拉幾個交易日的背景下,上證指數創出年內新高3458.79,深圳成指創下14151的年內高點,而創業板指更是創出2896.31的高點並以2年110%的漲幅雄踞三大指數榜首,看起來一派祥和之氣。9月6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表示,長期困擾我國股市的所謂“牛短熊長”,也就是脈沖式的市場正在消失。然而,此時此刻,我認為,有幾個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其一,A股風險溢價水平已經接近2018年1月以及2015年6月時水平,顯示A股已經高估。

風險溢價=1/股票市場市盈率-無風險收益率。通常來講,風險溢價與經濟基本面存在負相關關系:經濟基本面越好,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期望的風險補償下降,風險溢價下降。反之,風險溢價上升。

同樣,風險溢價與指數呈反比,當風險溢價升高,往往意味著A股的投資報酬率上升、對投資者吸引力上升。而當風險溢價降低,往往意味著A股的投資報酬率下降,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回顧過去,每一次A股的相對底部,幾乎都對應著高水平的風險溢價,而每一次A股的相對高點,也對應著低水平的風險溢價。

比如,2008年A股見底時,風險溢價水平4%左右的水平,而這一水平正好是最近十來年風險溢價的高位。2013年A股見底時,A股風險溢價也長期在4%左右的水平徘徊。而2018年12月底,A股見底時,風險溢價水平同樣處於4%左右。可以說,A股整體風險溢價在4%左右時,恰恰是投資A股最恰當的時機。

當A股風險溢價水平無限接近於0甚至低於0時,往往是戰略性撤退的時機。當前,A股風險溢價已經下降至1.19%的水平,而2018年1月底A股見頂時風險溢價水平為0.87,2015年6月15日A股見頂時的風險溢價水平為-0.42%,2015年6月風險溢價低於0,可以說是絕對高估,這意味著A股的投資報酬率甚至要低於國債的投資報酬率。雖然當前的風險溢價顯示A股沒有到絕對高估的水平,但是當前的水平也意味著A股的投資吸引力正在慢慢消失,這是筆者第一個擔憂。

其二,當前A股動態PE小於0的個股比例高達19.4%,而2015年6月15日A股見頂時比例為12.4%,2018年1月29日見頂時比例為8.3%。也就是說當前的虧損個股占比是這三次中最高的,如下圖。

上述數字意味著什麼呢?在計算全部A股平均市盈率時,一般會剔除虧損個股,而當前虧損的比例要顯著高於2015年6月及2018年1月。我認為它意味著當前A股的平均PE水平可能是失真的,也就是偏低的,最終導致風險溢價水平比實際情況高一點,即A股當前的風險被低估。而這,還是不考慮金融股PE水平處於歷史地位的情況。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我認為當前A股已經處於較為高估的水平,當前時點可能是戰略性撤退的時機,而每次反彈可能都是離場的最佳時機。

如何避免2018年以及2015年重現呢?有兩種破局方式:

其一是繼續下調利率,促使10年期國債收益率重新掉頭向下,抬高風險溢價水平,但這樣做無異於竭澤而漁,不是長久之計。我們也註意到,7月金融股異動後,監管其實是加強的,而繼續降低利率的意願也不大。

第二種破局方式就是等待經濟復蘇,用盈利回升來推動PE向下調整,從而抬高風險溢價水平,提高A股吸引力。但毫無疑問需要時間,至少要等到10月底公佈三季報。而這可能意味著接下來A股最好的情況是高位震蕩,而比較不樂觀的情況則是出現較大幅度的回撤,回撤的好處在於,降低投機情緒,拉低估值,向監管層期待的“牛短熊長切換”邁進。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