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穿透北向資金的迷霧?

隻要有行情,就有北向資金的份,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北向資金就是陸股通資金,是從港股市場流向A股市場的資金,代表外資動向,有時候被稱為“聰明資金”,因為北向資金總能跑在行情前面,逢低買入,逢高賣出,似有先見之明。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懷疑,北向資金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假外資,這些資金的操作手法,像極瞭境內的遊資。北向資金的迷霧,有誰能夠穿透?北向資金的面紗,有誰能夠撩開?

假外資真遊資

現在每天有關北向資金、南向資金流入、流出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但是北向資金背後的真正金主是誰,卻是很不透明的。現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都需要穿透披露到實際控制人,但對北向資金的來源並沒有穿透披露,大傢隻知道一個金額,至於是不是真正的外資,就不甚瞭瞭。現在境內的遊資實力不容小覷,能量很大,並不比外資遜色,如果這些資金通過陸股通渠道殺將過來,也是像那麼回事的。

2015年股災後,部分江浙遊資為瞭規避境內越來越嚴厲的金融監管環境,便逐步轉移到港股市場去玩配資炒股,資金放大數倍坐莊炒作,收獲頗豐。如今這批賺得盆滿缽滿的遊資,又通過陸股通渠道殺瞭個回馬槍,換上北向資金的馬甲返回A股市場炒作,呼風喚雨,可謂如魚得水。本輪行情中,北向資金及時抄底,果斷逃頂,操盤手法與江浙遊資無異,所以很多人懷疑是假外資。

蹭北向資金熱度

以7月14日為例,北向資金狂賣170.89億元,是史上最大單日凈賣出,導致A股盤中大跌,滬指一度跌超2%,創業板指一度跌超3%,雖然尾盤反翹,但A股上漲勢頭就此受挫。7月15日北向資金繼續流出23.68億元,資金流出較前雖大幅減少,但大盤跌幅加大,令眾人開始擔心市場趨勢反轉。7月16日北向資金再流出54.4億元,滬指跌幅4.5%,深成指跌超5%,創業板指跌幅更是高達5.93%。伴隨A股市場大起大落,北向資金大進大出,這種做派活脫境內遊資的炒作風格。

北向資金從7月2日開始連續6個交易日都是凈買入,累計買入資金672.85億元。這段時間正是行情加速上漲的時候,而7月14日北向資金開始大舉賣出,恰好又是行情轉折向下的開始。人們說北向資金是聰明資金,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其實真正的外資沒這麼聰明,不少外資認的是價值投資的死理,短線炒作功夫沒這麼好,這是境內遊資的獨門絕技。因此人們認為這是境內遊資幹的,利用瞭投資者迷信外資的特點,借道陸股通渠道蹭瞭北向資金的熱度。

遊資算不算是聰明資金呢?既算,也不算。他們神出鬼沒,且出其不意。大傢都認為今年經濟形勢不支持股市產生大行情,他們卻認定股市走勢可以脫離經濟形勢,神不知鬼不覺中已經做瞭半年行情,這正是他們聰明的地方。但也不必神化他們,表面看他們總能低吸高拋,其實這沒啥稀奇的。以他們的資金優勢,集中買進的時候自然就是低點,而當他們集中賣出的時候,自然就是高點。不是他們看得有多準,而是因為低點是買出來的,高點是賣出來的。何謂低,何謂高,資金說瞭算,這不是先見之明,跟聰明不聰明無關。

一分清醒半分醉

現在的北向資金,就像打瞭一個悶包,外面寫著北向資金,裡面究竟成色幾何,誰也說不清楚,大傢隻能猜。根據什麼來猜呢?主要是根據北向資金托管機構的類型來猜,托管在外資銀行席位的,多數是海外長線配置型資金;托管在外資投行PB系統的,多數是對沖基金、量化基金等,是出於交易便利性的要求;托管在中資券商機構的,“假外資”的可能性就很大。由於北向資金自帶光環,因此會有境內遊資混跡其中,以此吸引市場跟風。

北向資金的神秘面紗,隻有通過穿透披露才能揭開。過去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沒有要求穿透到底,因此很多實控人神龍見首不見尾,現在一律要求穿透到最終的實控人,上市公司的實控人也就不再神秘。對於北向資金,如果不厘清是真外資還是假外資,難免會對投資者產生誤導作用。境內遊資就是故意利用這一點,引誘投資者跟風。當然,混跡北向資金中的也不全是境內遊資,還有其他境內資金。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要做到穿透披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短期內恐怕還難以做到。對投資者來說,對北向資金的動向不必看得太重,不妨留一分清醒留半分醉。

(本文首發於2020年7月18日《證券市場紅周刊》,作者與本號為同一作者)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