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所有女人,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安全感?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現實中很多戀愛都存在著不平等的關系,要不就是女方的控制性很強,隨時都想在戀愛中處於主導地位。

而還有些戀愛,女孩子完全把自己的心思都投註給男孩子,很想男孩子以自己為中心,想知道男朋友的一切行動。

生怕他們有欺騙自己的行為,即使知道對方是個渣男,也會像飛蛾撲火般去靠近那個男生。為什麼會有“戀愛腦”存在呢?


從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階段理論(Stage theory of sexu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孩童在3-7歲時進入一個性器期發展,這個階段的孩子身體各器官都還未成熟,但是已經有瞭一定的自我意識。

他們會對男女有區別有個初步的瞭解,但隻是停留在外部。如男孩子應該是短頭發,穿衣服褲子;而女孩子則可以有小辮子,穿裙子。

這個階段的女孩子是極其喜歡父親的,她們很想得到父親的關註與喜愛。如果在這個階段,父親過度的給女孩子投入過多的關愛,那麼女孩子便會產生特別強的依賴感,在以後的愛情中也偏向與希望男方能給出像父親一樣對等的關愛;

倘如在這一時期,父親以冷漠對待,那麼女孩的安全感則得不到滿足,關於父親這一地方是空缺的,這樣的女孩往往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隻能選擇冷漠對待,或者處於一個高度控制的地位才能彌補她們所缺失的安全感。

她們認為,不去愛,就不會受傷,就不會激發童年時父親帶給她們的不美好回憶。

分離焦慮

還有一種可能是一種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所引起的。嬰幼兒都會在大約3歲時面臨與自己最親近的人的分離問題。

這種分離會使他們感到極度的不安,是一種被拋棄的感覺,由於看不到親人會給他們帶來恐慌感,所以大多數小孩選擇哭泣來引起大人們的註意

而這個階段,父母的應對方式就很重要。如果孩子一在分離時就哭鬧,傢長們就產生心疼感,然後滿足孩子的要求。

這樣的孩子往往會過度依戀父母,她認為自己的哭鬧可以來達成自己的需要,所以一當她再次遇到事情時便用哭鬧來解決。還有種父母認為得快刀斬亂麻,對孩子的哭鬧不管不顧,隨她哭。

雖然這樣也可以使孩子與父母成功分離,可是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落差感,會認為自己對父母來講其實不重要,沒有人在意她,所以她的哭鬧是無意義的。

所以,孩子的心靈一直處於一個隨時都會被拋棄的狀態中,那種安全感也一直不能得到落實。這種心靈受損會一直伴隨著長大甚至是終身的。

這樣的孩子,可能不敢相信他人,一旦選擇相信瞭一個人則會將自己全部投入進去,同時會迷失自我。

缺乏安全感,還有救嗎?

答案是肯定的,隻要我們意識到自身確實是特別缺乏安全感,找出自己是為何這麼缺乏,然後再對癥下藥。

我們都得明白的一個事實,所有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給的,別人給的安全感是不穩定,也不牢靠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先自愛。

對自己好一點,凡事順從自己的內心而為之,不能做他人的棋子,要做一個有自己獨立人格的女人。

不做糟踐自己的事,不隨便為他人要死要活,生命隻有一次,我們的人生也隻有這一次。要明白自己的自我價值,你就是你,不是誰的附屬品。

把自己獨立人格立好瞭之後,我們更要明白,他人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也該擁有他自己的私人空間。誰都不喜歡被控制的人生,我們生而向往自由。

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選擇,不看不該看的東西,不說傷人的話,把一切行為合理化。給你身邊的人也給你自己相應的空間。

相信他人也是相信自己,久而久之,時間會告訴你答案,人與人的交往也沒有那麼復雜,你以前的那些想法和所認為的事物其實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最後,告誡所有的女人,要活得漂亮,不能以他人為中心,你永遠是你生活的主角,多擴展自己的圈子,培養自己的好習慣,不斷的去充實自己,多多增加愛好,認識到自己真正所缺的東西,學會接受自己的不美好,沒必要沉溺在過去的悲痛中無法走出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Love psychology》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