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裝62年愛情的陪嫁木箱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 通訊員 徐波)也許是油漆入木三分的緣故,62年過去瞭,這隻木箱依然紅得發紫。在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桂花園小區的彭瑞老人傢中,這隻被保存完好的木箱,陪伴他們度過瞭“鉆石婚”,裡邊也盛裝著彭瑞和曹玉珍夫婦說不完的愛情故事。

打開木箱,記者看到裡面裝著很多獎狀、獎杯、紀念章及老照片。“我們老兩口這輩子經歷可多瞭,很多事情都成瞭抹不掉的記憶。” 彭瑞老人說。

陳舊的相冊裡,有一張他們夫妻倆當年在上海黃浦江遊輪上的合影。指著這張老照片,彭瑞老人說,他對老伴有很多“虧欠”。

彭瑞今年82歲,曹玉珍今年85歲。1958年,兩人在親戚的介紹下認識,同年9月24日結婚。這隻木箱,就是曹玉珍娘傢當時的陪嫁。婚後,兩人相敬如賓,互相關愛。而這樣甜蜜的日子很短暫,彭瑞決定去參軍報國。

新婚不久就別離,盡管不舍,但曹玉珍很支持丈夫。彭瑞參軍後,曹玉珍在傢裡種地,照顧公婆,傢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彭瑞當兵一去就是7年,其間隻回傢探親兩次,其他時候隻能用書信傳遞情感。

彭瑞退役那年,因為他是黨員,並且在部隊表現非常好,被當時的上海海事局聘為水手,之後又調到遠洋運輸公司。盡管又要背井離鄉,為瞭養傢,他毅然決然地選擇留在瞭外地。由於要駕駛船舶遠航到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傢,一次遠航最少都要半年時間。那時候,他們夫妻倆最長兩年時間才能見一次面。

作為軍人之妻,曹玉珍在傢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彭瑞在部隊,也是克服重重困難,積極進取。“我終生難忘的是暈船,因為不習慣海上生活,經常嘔吐,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那時候,艦船很小,設備很差,20多名戰士居住在一個大艙室裡,上下三層鋪,直不起腰來。艙室內活動空間十分狹小,生活非常艱苦。室內空氣不好,特別是到瞭炎熱的夏天,艙裡的溫度高達40℃,根本不能睡覺。甲板上溫度有時高達48℃,艦船上隻能裝載十幾噸日常用的生活淡水。出海訓練,首先要節約用水,控制用水,每人每天隻能發給一杯淡水,用於刷牙洗臉。根本談不上洗澡,想也沒想過每天可以洗澡,可以說淡水比黃金還要寶貴。”

1964年5月的一天,是彭瑞終身難忘的日子,他見到瞭最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親自到艦船上接見官兵,強調要加強戰備,提高警惕,防止敵人破壞搗亂。我們在海上巡邏百倍提高警惕,加強戰備值班。”彭瑞回憶,在奉命出海調查一艘船沉沒原因時,通過8天8夜航行,全體官兵及地方派出的技術員和工程師認真工作,細致調查分析,結果查明船隻沉沒的原因是航向走偏,船隻撞上瞭蘇巖礁導致沉沒。圓滿完成調查任務後,他們順利返航回到上海某基地,上級領導以及上萬名社會各界人士到碼頭迎接,場面十分熱鬧。向海軍學習、向海軍致敬的口號聲直沖雲霄。那次執行任務,彭瑞所在的金州艦還榮立瞭集體二等功。

從海軍部隊退役後,彭瑞又舍小傢,為遠洋事業奮鬥瞭30多年,直到2000年5月光榮退休。“我當時是上海戶口,夫妻兩地分居幾十年,退休後,我才回到老傢生活,和老伴住在一起。如今傢中四世同堂,老兩口經常出門鍛煉身體,傢庭生活美滿幸福。”彭瑞說。

這對老夫妻盡管婚後幾十年身處異地,但是兩顆心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以前都是通過書信往來,寫信不能及時收到,有時候在國外就收不到信,船到瞭國內以後,也許停靠在上海港口,也許停靠在大連、青島或秦皇島等港口,書信是統一送到港口的,有時候半年才能收到一封信。”彭瑞說。“很多時候,都是她帶著孩子來到上海生活一小段時間。”彭瑞說,退休前,夫妻倆大部分時間都是“異地戀”,傢裡的一切都是曹玉珍在打理,但她從來不埋怨。

“我一人拉扯4個孩子,傢裡有6畝地要打理。後來大兒子大瞭,就和我一起種地。我帶著孩子去探親的時候,孩子們看到他就高興,過不瞭幾天他又要出海,船走瞭,我們也就回來瞭。”曹玉珍說。

彭瑞退休後回到傢中,終於結束瞭長達幾十年的“牛郎織女”生活。雖然年齡大瞭,他們依舊非常恩愛甜蜜。“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前大半生,彭瑞在外地一直為瞭傢庭打拼奮鬥,他說,接下來的時間,都屬於老伴瞭。彭瑞老人說,由於年齡及身體原因,這兩年他們基本不外出旅遊瞭,但是老兩口每天都在附近牽手遛彎,看看宿遷的好光景。傢裡養花逗鳥,他們晚年生活非常幸福。“想想年輕時候欠老伴的太多瞭,退休之後就想怎麼彌補她,所以在60多歲、70多歲時,我都帶她出去旅遊,目的就是為瞭夫妻倆要幸福地度過晚年。”彭瑞老人開心地說。

“人生千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這對老夫妻,年輕時一個在外拼搏,一個默默支撐著傢庭,時間卻割不斷他們的愛情。他們晚年相互依偎,相互關愛,相互信賴,相互攙扶地過好每一天,是最甜蜜的、最完美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