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泰王普密蓬,為何不喜歡英拉?現任泰王和英拉又是什麼關系?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政體,但是它的制度又和英國、日本這些立憲國傢有很大的區別。一般來說在這種國傢裡面,國王雖然是國傢的元首,卻沒有什麼實權,大部分的權力都掌握在議會手中。

之前泰國也是如此,在拉瑪七世和拉瑪八世在位時,權力一直都受到憲法的限制,後來拉瑪九世普密蓬上位後,利用軍方和民選政府的矛盾,將很多大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英拉就是這樣被趕下臺的。

權力的矛盾,一山難容二虎

泰國的權力分為三部分:國王、軍隊、民選政府,不過普密蓬在位時他將軍隊拉攏到自己陣營,他還能通過國會、內閣、法院行駛各項權力,甚至還能幹涉政府,但一般情況下國王是不會這樣做的,政府的職能是維護國傢的安全運轉,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影響到王室的,雙方就像一對平行線,連交匯的機會都不存在。

普密蓬之所以這麼討厭英拉,還要從英拉的哥哥他信說起。他信深知泰國社會的弊病,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為中下層百姓謀福利,為此還成立瞭一個泰愛黨,這個黨成立沒多久就得到泰國民眾的支持,他信也因為有瞭廣泛的群眾基礎從選舉中脫穎而出,成為泰國總理。

功高震主,他信在民眾中的支持度太高,這讓其他的政黨感受到極大的威脅,就連國王也無可避免,誰知道那天他信會不會發動政變,把自己從這個國王位置上趕下來,而且此時普密蓬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瞭,如果自己那天突然去世,孩子能否順利繼承王位?

能解決這些擔憂的隻有一個辦法:他信倒臺。隻要他信從總理這個位置上下來,大傢又可以安心做好自己的位置,於是軍方發動政變,政變的背後是否有普密蓬的授權我們不知道,但作為國王他並沒有阻止政變的發生。

後來英拉在泰愛黨的慫恿、支持下當選下一任總理,上位後的英拉繼續執行哥哥的政策,維護以農民為主的中下階級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沖突再一次產生,國王不允許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當這對矛盾無法協調時,作為弱勢的那方勢必下臺,英拉在後面也被迫流亡於國外。

現任泰國國王與英拉什麼關系

現任泰王和英拉之間可以說是君民關系,也可以說沒有任何關系,現任泰國國王上位的時候,英拉早就流亡於國外,並且獲得瞭塞爾維亞的國籍。

但是泰國是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傢,如果泰方還依舊把英拉當作自己國傢的公民,那麼她和現任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就還存在君民關系,隻不過這個關系遠比一般的君民要復雜得多。

在瑪哈沒有登基前,他和英拉傢族的關系還不錯,私交甚好,但是上位之後他竟然公開斥責他信,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即便身為國王,瑪哈也不敢對英拉傢族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當初他信、英拉因政變敗走國外時,妹夫頌猜還能當選成為總理,這背後肯定有傢族的助力,一旦英拉傢族倒臺,泰國經濟勢必會受到重創,政局也會陷入動蕩,一個大傢族的背後是錯綜復雜的關系,不是國王想怎麼做就能怎麼做的事。

而且他信、英拉能順利逃亡國外肯定是軍隊默許的,國王一方不希望在這個問題上出大麻煩,單是支持兩人的民眾鬧事便夠他們喝一壺的。

其實當年的事情如果不是他信想要逼迫國王交出自己的軍權,將其架空成為光桿司令,說不定事情不會鬧得這麼僵,他信以為自己有選民支撐,以為自己成為總理便能挑戰王權,實在是太過於高估自己,沒有任何一個上位者希望自己的權力被剝奪,當你對他產生威脅時,他便會不顧一切將你鏟除,更別說像普密蓬這種極有野心和手段的國王,他玩政治的手段絕非他信可以比擬。

自古以來便奉行權力至上,尤其是在政治領域,隻要雙方有共同的權益追求,即便是仇人也能結成盟友,沒有嘗過權力的滋味可能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一旦嘗過便會為之癲狂,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擁有它的人對它愛不釋手,沒擁有的人對它早朝思暮想,即便是沼澤地也甘願進去。如果有人試圖損害、削弱自己的權力,打破這平衡的局面,那麼他將成為眾矢之的,成為所有人的攻擊對象。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