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

近日,昆明市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發表結直腸癌相關研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一事,引起公眾熱議。有網友指出,該研究遠超小學生能力范圍,“或涉嫌學術腐敗”。今日(7月13日),雲南省科協回應記者稱,今早已獲知此事並正在瞭解相關情況。此外,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今日發佈一則聲明稱,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是其所研究員之子。

對此,有網友評論稱,小學生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陳某某應該是位神童。還有網友質疑稱,該項目或許存在學術造假的情況,“都是傢長為瞭給孩子鋪路”。

從常人判斷來看,確實很難將這樣的研究,和一個小學生聯系在一起。當然,現在的小學生做出不少優秀的研究,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隻是,人們在意的是,小學生不論參與什麼樣的科學研究,體現出何等程度的研究水平,一定得是真實水平,靠自己的努力和實力取得,而非利用見不得人的手段和資源。

小學生陳某某在實驗記錄本提道,“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的陳老師和楊老師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陳勇彬和楊翠萍。而據網友懷疑,陳勇彬與涉事小學生或存在親戚關系。更巧合的是,該研究所官網顯示,陳勇彬系該所腫瘤信號轉導研究組負責人,陳勇彬的研究方向與這位小學生被質疑的項目內容有重合。

此前網友的諸多懷疑,也在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聲明中找到瞭回應。這難免不讓人產生聯想。

有瞭這樣的基礎事實、現實疑點和證實瞭的親子關系,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就具備瞭一定合理性。需要明確,這樣的調查,是為社會公平正義而開展,並非單純基於對當事人的無理懷疑。

如果孩子因為良好的傢庭教育,產生瞭科學研究的興趣,在父母提供的正當便利條件下,進行深入學習,並非不可以。對於傢庭來講,這也是完全利於孩子學習成長的引導之舉。但其中的度,就得嚴格審慎,須得保證,孩子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其個人能力所得,而非假借傢長之手。

從網友質疑的聲音來講,當下社會,確實存在個別傢長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送去參賽拿獎的事件,媒體也對此類升學“隱形加分”亂象有過報道。而這也是引起人們關註的一個主要原因,“掛名式科創”對人才培養隻會產生負面價值,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個別事件還可能牽涉學術腐敗,牽涉人人關心的教育公平。

“小學生研究癌癥獲獎”,疑點重重就該查查。無論結果如何,這樣的調查都是有現實意義的,既為當事人證清白,也能釋去人們的質疑。當然,如果確如網友質疑的那樣,嚴肅處理,也是調查應有之義。與此同時,類似事件不能光靠輿論曝光,相關比賽的審核機制和程序,當需更加主動作為,守住公平正義的底線,不給任何別有用心之人留下可鉆的空子。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的觀點,如有不同,請不要見怪!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平臺或者作者刪除!)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