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傢庭心理學:你的戀愛對象,早在你一歲的時候便已經確定瞭

大傢都知道,原生傢庭對個體的影響是終身的。個體的性格不僅由原生傢庭培養,更可以影響到對自己的認知模式,以及長大後與他人的相處方式,甚至會影響到擇偶觀。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找心儀對象都是以自己父母為參照物,這是潛意識在內心作祟。

如果恰巧生在一個不幸福的傢庭,潛意識便會告知我們一定要選擇與自己父母性格相異的戀愛對象。因為內心不想再重蹈父母的覆轍,過上曾經厭惡的生活。

另一方面,我們的內心始終對父母不願屈服,想要打敗或者改變他們固執的思想,但往往通過瞭努力的嘗試,仍舊得不到合理解決。

生長在傢庭結構失衡的環境中,會對個體造成很大的童年陰影,他們會將這種陰影泛化到生活日常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選擇戀愛對象時,會產生堅決避免型的擇偶觀。

例如,女孩從小就很少感受到父親的關愛,也經常看到父親對母親的惡行,便會在內心形成厭惡之情,以至於不想尋找與父親一樣的男人作為戀愛對象,而會選擇一個與父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

男生如果擁有一個強勢的母親,從小處於高強度的控制之下,那麼他會逃避那些與母親性格相似的女性,容易被溫柔、體貼的女性所吸引,以此來彌補內心缺失的愛。

兒時與父母之間的關系,都有可能影響成年後與伴侶的相處。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驚奇地發現,自己身上有父母的特質,盡管很不願意承認,但那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小時候會與父母形成不同的依戀關系,這種依戀衍生到之後的戀愛上,形成不同的戀愛風格。

安全型的依戀

這類人從小生活在父母關系融洽的環境中,能真實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愛,以及父母對自己的愛

這樣的愛伴隨他們長大,給予瞭他們很強大的內心,時刻能感受到人際間的安全感與信任感。所以,當他們投入一段親密關系時,會有著很強的主動性。

他們非常享受親密行為,通常很溫柔且有愛,他們在選擇戀愛對象時,會傾向與父母相似的人,因為他們格外認同自己的原生傢庭,想讓父母的愛從自己的身上得到延續。

焦慮型依戀

這一類型的人群很矛盾,渴望愛情的同時又懷疑伴侶能否以同等的愛意回饋自己,這也跟原生傢庭脫不瞭關系。

有的人小時候就接受著來自父母身上斷斷續續的愛,也許是自己達成瞭父母的成就才能獲得愛,他們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但這樣的愛很難給予他們安全感。

所以,他們在選擇戀愛對象時,會更傾向於選擇一個能懂自己、願意以自己為中心的伴侶。

回避型依戀

這類人通常會在親密關系中選擇獨立自我,他們很難融入一份真正的親密關系,更多時刻都是盡量減少與人的交往。

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回應,父母忽視的愛使他們不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親密關系。

這樣的人通常在戀愛關系上十分謹慎,除非對方可以使他們的內心改觀,抽離不安全感,否則回避型依戀的人是很抗拒戀愛的。

他們害怕親密關系,也不想讓自己再度被忽視。隻有比父母更多的愛可以突破他們的內心,去接受外界的愛。

有的回避型依戀因為深受父母影響,甚至會有一輩子不戀愛、不結婚的想法,這都是源自原生傢庭的傷害。

父母是個體的第一任老師,不僅賦予瞭我們生命,也影響著我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我們也應該克服那些無法改變的曾經,將自己推入人生的正軌,畢竟人生是由先天和後天兩部分組成,隻有你才可以真正決定人生和戀愛對象。

David: